骨刺多在關節壓力較大的地方生長,故見於關節邊緣出現骨刺問題。基本上只要有關節的地方都有可能出現骨刺,而骨刺亦較多出現於:頸椎、腰椎、骨盆、膝蓋、肩關節、腳踝及手指頭的小關節是比較容易長骨刺的部位,而發生在各關節的骨刺,造成的不適感亦會不同,雖然大部分骨刺未必會影響患者,但若骨刺壓迫到神經,相應的症狀便會隨之而來。
骨刺所引起的症狀,我們大致分為兩類:第一類是對我們脊髓的壓迫,患者會出現行動不便及肢體僵硬的感覺,而肢體的力量也會有所影響;第二類是對神經根的壓迫,患者肢體會出現麻木、針刺的感覺,感覺會隨神經分怖的區域遊走,若神經長時間受壓,區域內的肌肉可能會萎縮或變得無力。
由於骨刺多與骨頭及軟組織退化磨耗有關,故較易於中老年人身上發現,不過如果是常因工作或日常生活不當姿勢影響下,加速關節磨損,即使是年輕人,也會出現骨刺問題。而較易出現骨刺的成因包括:從事粗重工作、體重過重、關節退化、過度運動、久站或久坐、曾患骨折或韌帶受傷。
若然不幸患上骨刺,醫生主要會以3種方式進行治療,包括藥物、復健及手術治療。藥物治療包括使用止痛藥、消炎藥、鎮靜劑、肌肉鬆弛劑等等,目的是減輕疼痛,紓緩症狀。復健治療包括採用熱敷、超音波、電療、頸椎牽引術等等,熱敷可以促進血液循環、減輕肌肉負擔;超音波及電療則可促進深層肌肉的血液循環,電療也可減輕關節疼痛及肌肉萎縮;頸部牽引能放鬆緊繃的肌肉,有助於消除疼痛、改善關節活動度。而手術治療包括關節鏡清創術、人工膝關節置換術。
飲食方面亦可多加注意,包括少吃或不吃杏仁、蘆筍、腰果、菠菜等,多吃含鈣、硫及維生素D高的食物,如雞蛋、海帶、燕麥、芝麻、黃豆、豆腐、綠葉蔬菜和栗子等,以補充機體對營養物質的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