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藥針劑能治「壞膽」?

收藏
服藥針劑能治「壞膽」?

香港人生活忙碌,飲食西化,高脂高鹽不離口,以致驗血才驚覺壞膽固醇超標。不少人卻不願意戒口和運動,但又抗拒服藥。就算部分人接受藥物降壞膽,卻往往自行停藥,以致壞膽固醇持續超標,心臟血管阻塞,冠心病一觸即發。

膽固醇知多少

膽固醇屬於脂肪的一種,構成細胞壁、膽汁、維生素D及各種荷爾蒙的主要成份。人體內大部分的膽固醇,都由肝臟產生,但莫以為與飲食習慣無關,因為當中有兩至三成的膽固醇,攝取自動物性食物,例如肉、蛋、奶類等。而人體亦會適當地調節需要產生的分量,不過也要視乎「好」與「壞」膽固醇之別。

由於膽固醇是一種蠟質狀的脂肪,一旦壞膽固醇超標會形成斑塊,積聚於血管內壁,並引致血管硬化及堵塞,阻礙血液流動至不同身體器官,隨時引發冠心病和中風,甚至有猝死的風險。特別是患有高血壓、糖尿病、慢性腎病、曾有心血管疾病及有吸煙習慣等人士,更是高風險一族。心臟科醫生李健棠指出,跟據國際指引,一般身體健康人士應控制壞膽固醇指數於3.0mmol/L以下,一旦患有高風險因素,則要收緊對壞膽固醇指標在1.8mmol/L以下。故李健棠醫生建議,飲食方面,每日卡路里攝取量中,脂類攝取必須少過30%,並以較健康的不飽和脂肪代替飽和脂肪,另必須每天做帶氧運動。

治療方法

若然無法透過飲食及運動控制壞膽固醇超標狀況,則可服用藥物作治療,他汀類藥物(statin)能有效降低壞膽固醇指數。但部分患者對傳統藥物效能未如理想,甚至出現副作用反應,包括肌肉疼痛及肝酵素升高,則可以選擇第二線的口服藥如依澤替米貝(ezetimibe),抑制小腸內膽固醇的吸收。如口服藥未能有效控制壞膽固醇水平,或因為家族性遺傳而導致極高壞膽固醇,則可以選擇注射PCSK9抑制劑。有研究顯示,此針劑能有效降低壞膽固醇近60%,對頑固高壞膽固醇患者帶來希望。